40歲女腦梗離去!醫生:不聽建議「過量吃一味調料」導致血管堵塞 不想腦梗做好5件事


劉女士今年40歲,平常飲食上非常重口味。近期,她出現了反覆咳嗽的現象,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但卻持續了2周沒有好轉。

在丈夫的敦促下,劉女士才去醫院檢查,結果得知,她患上擴張型心肌病——也就是心臟變大了。

醫生經詢問得知,重油重鹽的飲食習慣,是引起劉女士發病的誘因之一。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劉女士的癥狀有所緩解,醫生建議繼續住院觀察幾天。但劉女士執意出院,依舊延續了往常的飲食習慣,每天攝入的鹽分含量非常高,誰知3個月後,劉女士就突發腦梗塞,搶救不及時離世。

Advertisements


一、高鹽飲食,傷全身

1、易引起高血壓

高鹽飲食是導致高血壓發生的誘因之一,攝入鹽分過多會導致體內水鈉瀦留,引起血容量增加,並且會導致細胞內鈉離子水平增加,引起細胞水腫、血管腔狹窄等,從而導致血壓升高。

2、腦血管疾病

除了高血壓間接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之外,近年來,發現一種被稱之為「腸腦軸」的反饋機制,腸道通過免疫系統和大腦進行溝通。

而高鹽飲食會使腸道內發生劇烈的免疫變化,導致大腦受到自身免疫系統的攻擊,從而損傷腦內血管,傷害腦部健康,易導致認知障礙出現。此外,牛皮癬、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炎症性腸道等疾病,也和這個機制有關。

3、易誘發癌症

Advertisements

胃癌是我國患病率和死亡率排在前三位的腫瘤,誘因之一就是高鹽飲食。2016年,國內有一項科研報告指出,經常食用高鹽飲食會增加發生胃癌的風險。長期高鹽飲食會刺激胃粘膜,引起萎縮性胃炎發生,而後者和胃癌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二、這樣用鹽好處多

在生活中,建議做菜時使用鹽勺。中國疾控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平時做飯使用2克限鹽勺的人,3年後平均每天的食用鹽攝入減少了3.49克,而不使用限鹽勺的人平均僅減少了2.2克。這些使用限鹽勺的人群,3年後血壓降低的幅度也更明顯一些。

除此之外,建議在生活中可以使用多種調味料,如醋、檸檬汁以及蔥姜等,這些食物可以有效減少鹽分不足帶來的口感降低問題。

延伸:碘鹽有害健康?

Advertisements

在網路上有很多文章說「吃碘鹽有害健康」,這其實是個非常不科學的說法。碘鹽被稱之為「智力元素」,是維持體內甲狀腺功能正常的必須元素,缺碘會引起一系列疾病出現,對於不同時期的人群會帶來不同的危害。

絕大部分人群都需要食用加碘鹽,除了兩類特殊人群:①本身處於高碘地區的人群;②甲亢患者。這些人群不建議額外食用加碘鹽,除此之外的其他人群,都需要食用加碘鹽來補充碘元素。

鹽分是我們身體所必須的一個元素之一,但一定要注意不要過量攝入,要保持健康的攝入鹽分量。



參考資料:

[1]關於高鹽的危害你了解多少?.重疾不重.2020.3.29

[2]高鹽飲食原來危害如此大 生活中這樣用鹽,好處多!.人民網健康.2020.8.26


「腦梗來臨」睡覺先知!57歲阿姨「手腳麻木」突發中風離去 醫生提醒:睡覺出現5個異常「小心腦梗」



前天夜晚,沉靜的急診室被急促的救護車「鳴笛聲」打破。


不一會兒,一位昏迷的女性患者被送到急診室,呼喊沒有反應,測血壓170/95mmHg,心率98次/分,四肢未見活動。

醫生快速查看了患者,隨即做了頭顱磁共振,診斷是「急性大面積腦梗死」。

醫生給予了積極搶救治療,但終因梗死面積太大,形成腦水腫,壓迫呼吸中樞,出現呼吸驟停而離世。


後來,從患者家屬口中得知,患者57歲,剛退休2年,平時身體還行。

但是,在2年前退休體檢:查出患高血壓,高血脂,但是脾氣倔,認為身體沒有任何癥狀,不願意配合吃藥,也不願意複查。

就在這次發病的前1周,患者幾乎每晚睡覺時會出現右側手腳麻木,吐詞不清,過了半個小時,癥狀又緩解了,所以就沒有來就醫。結果,發病當晚,突然出現右側手腳不能動,隨即就昏迷了。


醫生坦言:患者此次腦梗發病與高血壓,高血脂沒有控制密切有關。患者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沒有控制血壓,血脂水平,任其發展,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最終導致斑塊脫落形成血栓,誘發腦梗死。

患者發病前1周,睡眠時經常出現手腳麻木,就是血管堵塞的徵兆,如果早期識別,並立即就醫,可能就不會演變成大面積的腦梗死。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中醫稱中風,指由各種原因所致的局部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進而產生臨床上對應的神經功能障礙表現。


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腦梗死發病率世界第一,比美國高出一倍,也是大陸人群致殘和致死的第一位疾病。著名國際期刊柳葉刀《Lancet》的數據顯示,全世界約40%的腦梗患者在大陸,所以預防腦梗關乎國人的健康,尤其是過了50歲的人。


腦梗死發病是突然的,但是它的發病過程動脈粥樣硬化卻是慢性的,很多人腦梗來臨前,身體會有一些前兆癥狀,特別是睡覺時容易出現,因為睡覺時人體相對處於靜態,血液速度減慢,形成血栓的風險較白天高,所以夜間是腦梗死和心臟病發病的高危時段。


重點來了,尤其是過了50歲的人,睡眠時常出現以下5個異常,是即將腦梗的高危預警信號,建議及早就醫,挽救腦細胞,越早治療恢復越好!


一、頻繁打哈欠

腦梗即將來臨前,首先會出現血流減慢,血液量下降,血管越來越狹窄,從而出現腦部供血不足,致使大腦缺氧,人就會出現連綿不斷地打哈欠的表現。

打哈欠是一種生理本能,可以使肺部擴張,改善腦部缺氧狀態,是人體對抗腦部缺氧的一種條件反射。

夜間出現打哈欠,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是犯困,要睡覺了,但是如果是經常出現頻繁的打哈欠,尤其是坐在沙發上就睡著了,而且呼吸音很重,這意味著大腦缺氧嚴重,就要高度警惕腦血管堵塞的可能。


二、流口水

流口水是腦梗來臨的常見癥狀之一,尤其夜間睡覺時更為明顯,表現為不自主的流口水,向一側流口水,甚至會被口水嗆醒,有的人還會伴有說話不太利索,口角歪斜,並且調整睡姿也不能改善流口水的情況。

流口水是因為腦血管堵塞導致大腦神經中樞對口腔咽喉肌的支配力減弱,使得口咽活動不受控制,出現不自主的流口水。

對於正常的人,如果突然睡覺時出現頻繁流口水,就需要警惕可能是腦梗來臨。


三、手腳麻木

睡覺時出現手腳麻木也是腦梗死較為常見的癥狀之一,主要表現為一側手腳麻木感(要排除夜間睡覺壓迫手腳的情況),有時面部,口唇和舌頭也會出現麻木,這都是血流不暢,血管堵塞的表現。

要提醒大家的是,要將腦梗導致的麻木與頸椎病、腰椎病導致的麻木區別開來。

腦梗導致的麻木,是整個上肢或下肢都會麻木,一般不伴有疼痛,並不局限於手掌或腳掌。

而頸椎病或腰椎病導致的麻木,以手掌,手指或腳掌為主,一般伴有放射痛,很少出現整個上肢或下肢麻木的情況。


四,眼前發黑

很多腦梗患者,在發病前會出現單眼或者雙眼發黑,突然看不見東西,這多是因為眼動脈或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導致視網膜缺血所致。

大部分人在數十秒中恢復,稱為一過性黑朦,是腦梗來臨的高危預警信號。


五、頭暈頭痛

頭暈頭痛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癥狀,比如感冒、勞累、熬夜、頸椎病,血壓血糖不穩都會引起頭暈頭痛。

但是,頭暈頭痛也可能是腦梗的徵兆,尤其是頻繁睡覺時出現,因為夜間血流減慢,造成腦部缺血缺氧,出現持續的頭暈,可伴有視物旋轉,眩暈,並且大腦缺血缺氧也會刺激顱內致敏結構會引發頭痛,表現為全頭部悶痛。

所以,如果睡覺時頻繁出現頭暈頭痛,而且患有三高疾病,比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人,就要警惕腦梗來臨。


重點來了,過了50歲,不想腦梗,要做到以下5件事:


第一,控制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腦梗死的常見危險因素有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顫動,肥胖,吸煙,過量飲酒,鼾症等,80%的腦梗死與這些危險因素有關,也是可干預的因素。剩餘20%的腦梗死與高齡,遺傳基因有關,這是不可干預的。

平時要定期體檢,包括測血壓,抽血化驗,心電圖,頸動脈超聲,頭顱磁共振檢查等來提前發現以上的危險因素,並通過飲食控制,堅持運動以及藥物治療來控制。


第二,合理飲食

飲食原則:限制攝入高糖,高鹽,富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早餐一定要吃,晚上少吃主食。

少吃的紅肉(牛肉、豬肉、羊肉),動物內臟,蛋黃和全脂乳製品。

少吃動物油(豬油,牛油,羊油)以植物油(橄欖油,葵瓜籽油)代替。

少吃油炸,燒烤食物,比如炸薯片、炸雞翅、油餅、油條、烤串。

少吃烘焙食物,比如奶油蛋糕、餅乾,奶茶,糖果。

多吃白肉,比如雞肉,鴨肉,魚肉,鮮蝦以及豆類,補充優質蛋白。

多吃各種各樣的高纖維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和全穀物。

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多吃魚(一周3~4次), 核桃,杏仁,松子,開心果,因為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選擇蒸,煮,燉的烹飪方法,而不是炒、煎、炸。


第三、多喝水

喝水,是老生常談了,耳熟能詳的是感冒要多喝水,運動要多喝水,口渴要多喝水,疲勞還是要多喝水。

水是血管天然的稀釋劑,水占人體體重的60~70%,平時要時刻提醒自己多喝溫白開水,不要添加糖,蜂蜜,香精等添加劑,也不要一味地喝礦泉水(鈣含量高,易導致結石)或純凈水(缺乏礦物質),可以適當地喝淡茶(綠茶或紅茶),這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稀釋血液,不僅有助於排泄毒素,減輕體重,也可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

研究表明,水誘導的生熱作用會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促使燃燒更多的熱量,避免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慢性疾病,最終降低腦梗死的風險。

醫生忠告:除外患嚴重心、腎功能不全的人,對於成年人來說,建議每天要喝8杯白開水,約2000ml左右。早上空腹喝一大杯水和睡前喝一小杯水,是喝水的最佳時間點。


第四、多運動

不像機器越用越耗損,而生命在於運動,身體越運動,越靈活,越健康。

運動有助於血液循環,清除血管雜質,減輕動脈粥樣硬化,延緩動脈斑塊的形成。

研究表明,長期的有氧運動可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的水平,進而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壞的膽固醇)的水平,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醫生忠告:保證每周運動至少150分鐘,每次30分鐘以上,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車,乒乓球,打太極拳等等。對於上班族來說,運動時間可能很少,那就將運動融入到生活,比如騎車去上班,爬樓梯,做家務等等。運動強度也是有要求的,要達到呼吸略急促,出汗或者心率100~110次/分,這種中等強度的運動才能達到預防腦梗的效果。


第五、足睡眠

睡眠有助於人體組織細胞修復和更新,保持內分泌激素水平平衡,充足的睡眠可以降低患三高疾病以及肥胖的風險。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曾發表了一項`研究,對4千名健康成年人進行長達10年的隨訪。研究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比每晚睡7~9小時的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風險增加27%。

2020年在《神經病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我國的研究,對3萬多名平均年齡62歲的人進行了數年的隨訪。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時間>9小時的人比每晚睡眠<8小時的人患腦梗死的風險高23%。

醫生忠告:依據目前研究結果,夜間睡眠時間7~9小時,午睡半小時為宜,睡眠過多或過少都不好。對於睡眠不佳的人,可以嘗試睡前喝牛奶,酸棗仁泡水,溫水泡腳10分鐘改善失眠。


結語

請大家平時要注意睡覺時是否頻繁出現以上5個異常表現,並要做到管住嘴,邁開腿,血管健康,長壽可期!



文章參考:新浪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